【安寧書房】把愛化為真摯的祝福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一書的臨床運用

作者: 
石世明老師

陪著家屬,一點一滴從病人身心變化中,去認出、肯定這個蛻變的過程,感恩病人用身體和受苦來示現生命的實相。

在臨終者身旁,照顧者要給出真摯的祝福,實在非常困難。對醫生難、護士難、志工難,對家屬更難。

2001年在余德慧老師的研究團隊中接觸到這本書,很快地我就和心蓮病房的護士姊妹們組成讀書會,每次經過兩、三個小時的研讀之後,我抬起頭,看到滿臉疑惑的護士,看著疑惑的我。一些專有名詞,像:圓神意識、中陰⋯等,的確讓我們難以理解。

2002年之後,我擔任心蓮病房心理師,Singh的認識架構,成為我看待臨終現象的主要方法,而病人用生命,具體教導我們臨終心靈轉化歷程是什麼。Singh最重要的貢獻是:讓我們明白,如何看待自我意識崩解後的生命。亦即,生命最後,人一息尚存,卻變得不像這個人,意識混亂,躁動不安,似睡似夢,喃喃自語⋯這是怎麼一回事?

此刻,家屬的心跟著慌了。傳統精神醫療用病理觀點,將這個現象診斷為譫妄,用藥物改善「症狀」,試圖把病人的意識扳回健康人熟悉的常態。然而,這對病人幫助並不大,畢竟臨終是一個從常態轉向「非常態」的自然過程。一旁的家屬感到無助,為病人在臨終多得一個症狀而哀傷。醫療人員或許感到,用藥上我已盡力,若藥物沒效,也會自責或無助。整體而言,生命以悲劇收場。

Singh在第八章仔細地告訴我們,表面上看起來讓病人難受,讓健康人不忍的過程,其實是老天爺安排好,讓人的心靈能安全脫離世界,並轉化到另一層次。為了用淺顯語言讓家屬明白Singh的架構,我們把心靈轉化比喻為毛毛蟲變蝴蝶:看得見的毛毛蟲(身體),不斷崩解;看不見的蝴蝶(心靈),卻不斷成長。

我們問家屬:「如果病人臨走前,想要吃牛肉麵,這樣好不好?」家屬:「好」「但這樣一來,是不是好像有根線,把病
人和牛肉麵(這個世界)牽繫在一起?」家屬:「喔,那不好,我希望他走得無掛礙」。我們引導家屬認識:表面上看似悲劇的情節,卻是協助病人安全脫離的設置。用「火箭上升」需燒掉燃料,比喻病人用躁動能量,擺脫自我意識的沈重,向心靈本我躍升。用「大清倉」比喻病人喃喃自語,像夢一般不自主的生命回顧,如同清理在世的記憶和負擔。當我們陪著家屬,一點一滴從病人身心變化中,去認出、肯定這個蛻變的過程,多數家屬內心充滿感恩—感恩病人用身體和受苦來示現生命的實相。家屬也體認到,在一旁領受恩寵的照顧者,要當啦啦隊,給病人最真摯的愛和祝福,而不要只望著毛毛蟲哭泣。

用Singh的眼光來陪伴,照顧者也體會Singh說的:臨終陪伴的幸福感。2004年,我有幸陪伴病人金浩。在臨終前一天,他似乎進入深度的轉化狀態,很喘,意識斷斷續續。我照例探望,他緩慢睜開眼睛,給了一個知道我來的表情,他提起力氣,一個字、一個字重重地從他口中掉落出來:「在呼 與 吸 之 間⋯存 在⋯許 多⋯奧 秘。」語畢,他隨即回到似睡狀態。此話,給我如雷貫頂般的震撼。不知金浩的心靈進入何等境地,才向世界傳達這樣的訊息。

回首這一路走來,當初幾位小護士,已成為腫瘤或安寧病房的護理長。我們陪伴許多病人走過臨終的心靈旅程,也陪同許多家屬見證蝴蝶羽化的喜悅。我常開玩笑「每次看到家屬笑了,我們就哭了」。

臨終陪伴是多麼幸福的工作。期待每一位醫療專業人員,都能領受這樣的幸福。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The Grace in Dying: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作者:凱思林.辛
原文作者:Kathleen Dowling Singh, Ph.D.
譯者:彭榮邦、廖婉如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574480
裝訂:平裝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