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悲不再傷】開啟一扇窗 讓悲不再傷手冊-我這樣正常嗎

你會有什麼感覺:相片裡的人不再、永不回來的腳步聲、不復往日歡笑聲,這些都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時刻,悲傷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各種情緒也常佔滿心頭:

傷心:這是喪親者最常有的感覺,常感到哀傷,或莫名由來的傷感。大部份的情況下會以哭泣來宣洩悲哀。

憤怒:因著無法防止死亡發生而有的挫折感受。是生氣自己被剝奪了愛、意義、歡樂和人生方向。會將憤怒轉向醫療人員、家人、所信的神或自己。

自責: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找更好的醫生、做更好的醫療),或做了些自認不該做的(動了不該動的手術、急救)而愧疚、悔憾不已。

焦慮:對死亡和生存感到不安,覺得自己無法獨立照顧自己,或是覺察到自己的生命也有限。

孤獨:日常生活已習慣於親密關係的人常左右的感覺,一旦失去,便覺孤單。

疲倦:身體和情緒皆顯得意興闌珊、失去活力與興趣。

無助:因經濟陷入困境或無法肩負起對方的角色而感到惶恐。如:賺錢養家的先生去逝,或照顧小孩的母親去逝,會覺得無法獨力完成生活的任務。

驚嚇:這是突發死亡狀況下最常見的反應。如:突然接獲親友重病或死亡的惡耗。

思念:深深思念失去的人。

麻木:通常發生在失落早期,這是因為許多情緒一下子浮現,讓人無法承受,是一種避免崩潰的防衛。腦中空白、無法反應、感覺不到什麼。  

輕鬆:當親人遭受慢性或特別痛苦的疾病而去逝後,會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是為對方不再受苦而替對方感到輕鬆。

解脫:和親人生前有緊張、衝突的關係,在親人去逝後,為自己不需要再承受壓力而有的解脫感。有輕鬆和解脫感是種較正向的感覺,也可能同時仍有孤獨或悲傷的感覺。

以上這些反應,也許會幾種交織一起出現,或是在平靜一段時間後,再度出現。這些都是正常的悲傷歷程。

你會有一些生理現象

  • 胃部空洞或胃痛
  • 胸口緊迫或抽緊
  • 呼吸急促有窒息感
  • 喉嚨發緊
  • 口乾
  • 缺乏精力、生趣
  • 肌肉軟弱無力
  • 頭痛
  • 人格解組:嚴重時,有時走在路上,沒有一件事看起來是真實的,包括自己在內。如遊魂般常在茫然無覺中。

 

也會出現一些行為

  • 失眠:難以入睡,或過早醒來。這表示害怕獨眠、害怕不再醒來、害怕做夢等。
  • 飲食障礙:過度進食或拒食。
  • 心不在焉:出門忘了帶鑰匙,或忘了例行要辦的事。
  • 坐立不安:無法靜待在家裡,四處逛或開車外遊。
  • 哭泣。
  • 嘆氣。
  • 退縮:不想和人接觸,對周圍所發生的事不關心,不參與社交活動。
  • 夢到失去的親人:期待夢到去逝者,或常夢到去逝者。
  • 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為免傷情,把會引起聯想的東西都收起來,或是避口不提去逝者。
  • 呼喚:有聲無聲的呼喚逝者的名字。
  • 舊地重遊及珍藏遺物:為害怕失去對逝者的記憶,隨身帶著照片、紀念品等。

 

還有一些思考和想法

  • 不相信:當死亡發生很突然時的第一個反應:「不可能、一定搞錯了」。
  • 困惑:精神不集中,思想紊亂。
  • 沉溺於對逝者的思念:一心想再尋回失去的親人,有時是浮現有關逝者生前遭受痛苦或瀕死的情景,揮之不去。
  • 隱約感到逝者仍然存在:常感到逝者仍存在於周圍。
  • 幻覺:看見或聽到逝者的音容。視聽幻覺都是悲傷反應的過渡經驗。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