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人員在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中的角色 / 周長旗 修女

作者: 
周長旗 修女

 

在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中要實現的理念是: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四全的照顧。要實踐這理念,在過程中需靠全隊:醫生的診斷處方,護士的評估處置和護理,社工的社會、心理、經濟等的協助,加上靈性關懷人員的心靈陪伴和志工及其他科的專業人員一起朝向目標:全人(身、心、靈)平安、家屬無愧直到度過哀傷。各專業領堿不同但目標一致:做到身體症狀控制得好,護理的舒適,心_無牽掛,心靈有盼望。理念在實踐中所能結出的美景,是由各專業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彼此的合作,在此介紹靈性關懷人員的定位和團隊的合作在安寧療護全人的照顧。

1. 心靈陪伴:至病房探訪、關懷病人和家屬藉著聆聽、溝通、協談以了解病人和家屬的需求,提供病人和家屬在心靈上的支持、疏導和鼓勵。靈性上的關懷,在於生命的探訪,痛苦的意義和價值觀的澄清,並適時分享病人和家屬本身的宗教分享及加深等等。
2. 申請住院期間之生活補助或轉介團隊其他人員給予安慰與支持。
3. 關懷臨終者及家屬的哀傷,協助喪葬事宜資訊的提供。
4. 隨時提供病人和家屬心靈感受的問題轉達給團隊相關人員,要參與病房之個案討論會議,提出困難個案的看法。


以上數點將會應用在臨床照顧不同的案例中。

靈性關懷是關心人的心靈問題,以了解如何面對問題,找到心靈的平安。靈性工作是屬於人靈與靈的相互影響,自我就是工具,要有效的幫助別人,除了專業能力之外,也得具有彈性的,敏銳的、屬靈的、良好的人格特質。其特質所必有的能力如下:

1. 敏銳的自我察知能力:要有敏銳自我和自我價值的察覺,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有限性,避免將自我和自我價值投射在他人身上。
2. 具有分析自己情感(情緒)的能力:情感是會互相影響的,靈性人員要有真誠、溫情、同理心之外,還要會有分析自己的情感,處理自己遭遇疑惑及情感衝突等情境,避免情感轉移。
3. 具有洞察力和影響力:要有深刻的看見,體會受關懷者真正的需要,在靈性關懷過程中有示範作用,讓受關懷者覺知如何勝過挫折、失敗、苦難而能繼續有力的走下去。
4. 無條件的愛:關懷的開始需要真誠。愛需要有包容性、不批評、不論斷、接納個別差異和不同信仰理念,以尊重原則積極傾聽和接納。
5. 具有同理心的態度:有同理心者心中必有愛,不只會站在別人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覺和想法,也使對方感受到真誠、尊重、溫暖和愛而敞開心門。
6. 具有自我坦露的能力:自我坦露必須是自我已超越,其過程是為在適時、適當的方式中,讓關懷者達到自我調整、自我成長的機會。
7. 在專業素養的助人能力:具有保密和不做不真實的承諾的素養。知道自己能力所不能時,會轉介及尊重其他專業的決定。讓自己的靈性不斷成長,藉反省、默想、和人分享,以及祈求神,幫助自己和他人有能力去扮演助人的角色。

靈性關懷人員要盡好照顧者的角色,須具備以上諸多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日促成的,是一生的功課,所以要不斷的操練和努力。(以上靈性關懷人員的能力資料是洪寬威牧師的講義)

案例一:靈性關懷人員臨床照顧實例分享

膽管癌已骨轉移因骨折手痛和腹脹入院的75歲老奶奶是一位天主教徒,平日忙碌很少進教堂。第一次入院時祈求奇蹟,腫瘤消除,一個月後第二次入院,祈求快快去天堂,長子是內科醫師只能有空才來,由小兒子日夜陪伴,病人說希望快快到天堂去是否也是靈性問題?我的評估是:觀察和建議:

『病人說:我一吃就會嗆到,吞嚥困難而且肚子會發脹,不吃也不會餓,那為什麼要插管子呢?(小兒子不斷地問醫生,不吃怎麼辦?希望插鼻胃管)。我多活一天多受罪,也連累了他(指小兒子)我捨不得他,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個病是好不了的,我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不讓我痛苦,插管開洞我都不要。醫生查房時她說:「醫生啊!您可要答應我,讓我不要太痛苦的死!」所以病人是怕插管灌食拖延和增加痛苦,只要尊重她的決定是OK的。問題是陪伴者家屬(指小兒子)的不捨:不吃是不是會餓,不吃是不是會死的更快,不吃我什麼都不能做,我捨不得呀!我好心疼(落淚)。這些壓力全看在醫生的眼_,所以醫生跟說護士說:要告知病患的長子,並建議請看護照顧,以減輕小兒子照顧的辛勞與壓力,他可以回家休息。

(靈性人員)我的建議:小兒子與母親的關係很親密,是否要請看護協助照顧,請他回去休息?得先跟他本人說,而不是跟大兒子。根據平日陪伴傾聽所了解的,她們接納了我的建議。果真,小兒子說:「我才不要呢!回家我反而更不能休息,因為我會惦念這_。」同時我給這小兒子許多時間去聽他,同理他的心情,再三提示愛就是要尊重母親的決定等等。我的角色是病人及家屬團隊的橋樑及協助者。

案例二:王先生45歲,離婚有暴力傾向,曾是自由業和計程車司機,與老母親和十歲的兒子同住,因鼻咽癌和肺轉移有喘和痛的問題進入安寧病房。

探訪中看到他仍行動自如,沒有痛和不適症狀時,總是樂意把氣切口用手按住大聲用力的跟我說話。他說喜歡看到我。每次探訪他總是高興的滿面笑容主動的告訴我,他想說的話。因為他母親和他曾接觸過教會,雖然他未信教,但對修女有很好的印象。因而我從他對我的尊敬和信任感,了解他心靈深度,目前的困擾,對母親和孩子的不捨,他藉由傾訴能被了解外,也想由我這得到安慰和禱告的力量。為滿足心靈的慰藉。踏進他病房的次數較多。這之間也與他母親和小孩有不少的互動,也就是關心高危險群的哀傷家屬,同時社工也有介入。團隊都了解該如何做,但我與團隊中護理人員間有了焦慮感,因為我們對病人反應的症狀有不同的看法。

探訪中曾看到他跟我說很喘,請他慢慢說不要激動,他說沒有用,他必須要很用力說。他常感到要斷氣了,很不舒服。有時氣切口和周邊很痛,如說話會皺眉說會痛時,我請他自己按鈴,請護士來處理。護士雖然給了針劑,但他感到無效,他說:「修女,我沒有騙人,我真的很難過,請妳再去向護士拿藥。我相信他真有痛苦,去跟護士說,護士說:「他有心_靈性的問題,藥已經給了」,我無奈只得回病房,請他再等一會兒,護理人員的處置是,找他母親和小孩來多陪伴他,以解除他的孤獨感。但我發覺,並不因為有了母親和小孩的陪伴,他的不適消除了。這樣過了三天後的一個夜晚被護士發現一事件後,改了處方,病人得以平靜了。

什麼事件?小夜的護士聽到有人吵架,原來王先生的朋友向王先生要錢,王先生沒錢給他,要什麼錢?要的是從外面帶來的嘛啡已注射在王先生身上後,拿不到錢,所以吵起來。護士處理得很好,請王先生和我們配合,不准叫外面的人帶葯。用葯全用本院的,外面的人來我們要報警。處方給的恰當真的要評估正確,相信病人所說的也不容易,要靠心靈的互信。老母親眼見兒子無痛的離開是她所期盼的,早已流乾了眼淚,她很平靜。至於小孩子,她安排給女兒帶到國外照顧。這一案例就到此落幕,而我們也彼此從中學習到;各專業要彼此尊重,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不同的處理,但是我們仍要和平相處彼此包容。牧靈人員靈性照顧中常呈現的一項工作叫陪伴,在此案例_我的陪伴是,作為聽話的對象。他在一個喜歡聽他講話,他在講時當下總是滿面笑容,感到喜悅,被了解。他的心靈得到慰藉。在多時間的陪伴中,可收集個案資料,團隊需要時,牧靈人員可適時的提供,來共同完成全人照顧的目標。

結論:

靈性關懷人員在從事服務病人和家屬的工作中,可呈現在團隊中清楚的定位:全人照顧_靈的部份,人為萬物之靈,任誰都有靈性。人面對生死、空虛,衝突時會突顯它的呼喚!這呼喚聲有時是非常輕微,柔弱的,須被有心、有靈、有愛和有能力的人來回應。所以在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中,靈性關懷人員是不可缺的。如有此人員但沒有培育,能力不足,也是不夠圓滿。有了能力的人但在團隊中不夠合作也不算理想,所幸耕莘醫院沒有這些類似的問題,我們隨時溝通、彼此包容,我在他們中間很自在,他們也很信任我,重用我,我們共同完成同一目標:病人得善終,家屬平安無愧。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