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日記】時間獵人

作者: 
梁叔爰 圖:梁叔爰 口述:姚建安(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整理‧游苔

當至親即將離世,我們該如何從中學習離別的智慧?
陳先生的嫂嫂選擇將他的心路歷程繪成一本生命繪本《時間獵人》;
而他的主治醫師則站在最近的距離陪伴與照護,為我們記錄那段不捨的時光。

忘了在哪裡看過媒體訪問影星李察基爾,他說:「當你無路可走時,記得回頭,也是路。」也許因為親人相繼離去,對時間越發敏感,總覺得這句話是錯的,生命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但死亡更短,只在瞬間,時間的軌跡根本沒有回頭路啊!

於是,這些年來,我學習著如何去看待「時間」,以及從流逝的「時間」裡擷取些什麼。從過去到現在,誰,留下來?

繪本老師建議我將弟弟驟然離世的心路歷程編繪出來,但也有其他老師提醒我,把「死亡」這麼沈重的主題,用「舉重若輕」的畫面呈現……是很難的考驗,在那將近1年的時間裡,我們學習面對生命的原貌和自己的內心。創作《時間獵人》的過程中,內心即不斷地在難過、掙扎與自我修護之間反覆。

弟弟最後選擇花葬,不設靈位、不入塔位、不立牌位。思念還在,但是悲傷已經慢慢歸於平靜,我們去了山上,看見小草和青苔成長,墓上的花綻放,思念變成日常中放在心裡的一朵小花、一陣風。看見了,想起了,我們就一起會心一笑,彷彿一起長大、一起老的那些時候……。

《時間獵人》不只是我們對驟然離去的弟弟另一種的追思方式,也希望給正面臨生命困頓的「家人們」,一點小小的慰藉。時間獵人並沒有敵意而只是使者,提醒你最後時刻即將到來。

誰被記得,誰,就是留下來。

梁叔爰
寫於《時間獵人》出版前夕


 

《時間獵人》的主角──陳先生,在2017年11月被診斷出癌症末期,從確診到離世,僅僅3、4個月的時間,讓梁叔爰特別感嘆「時間並不給人回頭路」。或許是因為病情惡化速度快,原先外向健談的小叔在住進安寧病房的半個多月裡,始終安靜不多話,似乎與嫂嫂一樣,默默思索著生命與時間的關聯。

「他的家庭支持度很高,一雙兒女與妻子24小時輪流來陪伴他,女兒還特別去上課,學習病房照護技巧。」作為陳先生的主治醫生,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回想當時照顧情景,他記憶最深刻的是陳先生離開的前一天。

那天,陳先生一度出現吐血的狀況,趕忙前往查看的姚建安掀開布簾後相當訝異:明明死亡離這裡這麼近,但圍繞著陳先生的畫面卻只有平靜,沒有哀戚。「他的女兒在幫他按摩水腫的雙腳,兒子則上前輕拍父親的胸膛,陳先生雖然虛弱,但
絲毫沒有驚恐的模樣。」陳先生的兄弟看起來有些慌張,倒是陳太太鎮定地招呼大家。姚建安曾在安寧病房照顧過無數個病人,這幅畫面卻深深印在心頭。

善終,一股安定的力量

由於陳先生當時的血壓很低,姚建安判斷病人很快就會面臨生命的終點。他告訴陳先生的家人,打止吐針雖然可以緩解症狀,但可能會在睡夢中離開人世。「沒關係,舒舒服服地睡著離開也可以。」陳太太幾乎是沒有絲毫猶豫地說道。為了讓陳先生能更舒適地走向生命終點,姚建安在他的耳邊低聲詢問:「您有信仰嗎?會排斥念佛嗎?我們大家一起幫你唸佛好嗎?」此時,他聽到一陣很輕柔的音樂,原來陳先生的女兒已經下載好爸爸愛聽的音樂,小心翼翼地放在他的枕頭下輕聲播放。

「醫生,大聲一點沒關係,我們一起聽。」隔壁床一位50多歲的女病人說道。當時這位病人正與醫護人員僵持不下,不願接受居家安寧建議。沒想到此刻她竟收起了抱怨,開始在床上打坐:「我也想幫這位先生唸佛祝福。」即便死神已站一旁
虎視眈眈,然而,愛與祝福卻也在四處繚繞。隔天當姚建安到醫院時,聽聞陳先生已在凌晨的睡夢中,安穩地離開了,而陳先生的表情亦是無懼無怕。

「善念是會互相感染的。」過了幾天,一起為陳先生唸佛的女病人也終於願意返家接受安寧居家照顧,將床位讓給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出院前還告訴護理人員,正是看到陳先生一家在最後時刻安定的態度,自己才不再那麼害怕。縱然陳先生的離去是一樁遺憾,但他與家人的互動,竟在無形中化解了另一位病人的罣礙,「我想,善終的關鍵就是最後時刻,大家都要擁有安定的力量。」姚建安說。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