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攜手走過人生低谷 展開一場生命的對話-譚艾珍、歐陽靖

作者: 
游苔  圖:今周刊

攜手度過了許多難關,讓譚艾珍與歐陽靖母女間的互動更像好朋友一般親密自然。

曾經的憂鬱暗雲為譚艾珍與歐陽靖帶來傷痛,
卻意外地開啟母女間的生死對話。
這不是茶餘飯後的閒談、也不是正襟危坐的家庭會議,
是母女倆用20年的光陰歲月,共修的一堂生命課題。

「請問,可以做出女兒對媽媽撒嬌的情景嗎?」當攝影師提出這個畫面的想法後,演員譚艾珍與她酷酷的作家女兒歐陽靖相視大笑,歐陽靖說:「應該是我媽跟我撒嬌吧!」若將時光往前推移到20年前,這番如朋友般自然而緊密的互動根本不可能出現,如今,這對母女卻攜手度過了許多難關。

面對死亡,譚艾珍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全拜住在東莞的老母親所賜。她回憶母親還在世時就常說:「死後不想被關在罐子裡,太悶了。」母親也早就立好遺囑,不但簽署捐出可用器官、骨髓,還要求舉辦海上遊艇派對,將她的骨灰灑在離太平洋最近的福隆外海。

或許是上天有意讓譚艾珍更透徹地理解生死,因為她第一次捧著骨灰灑進大海的對象不是母親,而是丈夫歐陽傑。那年丈夫在睡夢中猝逝,譚艾珍42歲,而歐陽靖年僅11歲。

因憂鬱症開啟生死對話

談起父親過世一事,歐陽靖淡淡地說,「坦白說,沒有什麼感覺,我只哭了1、2個小時吧。」父親身患多重疾病,早熟的她略略明白爸爸可能沒有辦法陪在自己身邊多年,雖然不免意外這一天來得太早,但她想,「至少父親是在睡夢中安詳離開。」

早年譚艾珍夫婦熱衷於投入流浪動物救援,家中收容上百隻動物,父母將經濟與心力都投注在小動物身上,卻沒注意到女兒的童年其實是孤寂的,這些受傷的流浪動物被帶回家裡,有的幸運存活、有的無緣繼續長大,見多了小動物告別世界的場景,讓歐陽靖從小就見識到生命的無常,心底也留下一個填不滿的坑洞。

加上星二代的背景,讓歐陽靖遭遇同學霸凌,高中時患有重度憂鬱症,甚至會拿菸頭燙自己的身體,萌生自我了斷的念頭。死亡在她的世界裡並不稀奇,歐陽靖態度淡然到近乎殘酷。譚艾珍曾試圖理解、分擔女兒的苦痛,甚至用頭猛撞地板,待歐陽靖回家後看見媽媽頭上的傷痕後,兩人卻相看不語。

拔下憂鬱濾鏡 讓彼此更懂把握當下

2004年,歐陽靖經歷了3位好友的離世,讓她的情緒相當激動,一度需要靠著助眠藥物入睡,譚艾珍擔心到整整3天守在她身邊寸步不離。「我想到媽媽,如果我死了,她應該也活不下去。」歐陽靖說,那是她第一次知道,生死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突然離去,對周圍的親友造成打擊,甚至會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即便童年時對母親有怨,但最終還是由母親牽著自己撥雲見日,歐陽靖穿上跑鞋,靠著跑步逐漸走出陰霾。直到2014年的一個尋常下午,歐陽靖親眼目睹捷運隨機殺人案,她立刻打電話給媽媽:「我剛剛在捷運上遇見殺人,現在手還在抖……」譚艾珍形容,那次事件對歐陽靖而言,無疑是一次更大的刺激。

當時的歐陽靖已經剝除憂鬱症的晦暗濾鏡,這段經歷讓她對死亡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觸──原來,不管自己是不是做足了準備,死亡可能更突然地找上門來。她與譚艾珍聊了這些想法,母女二人都去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與「器官捐贈卡」。如果生命無常,至少希望能夠尊嚴到最後一刻,還能遺愛人間。

母女共學心理課程 助己亦助人

經歷丈夫猝逝、女兒重鬱,譚艾珍在宗教中尋找答案,之後更進一步接觸心理課程,探究生命的本質。她引用「量子轉念效應」理論:「物質體(生命)結束以後,潛意識並不會消失,而是不斷尋找新的物質體,重新體驗新的生命歷程。」

譚艾珍將這套理論,應用於醫院志工訪談服務,愈學愈有興趣,這套用科學角度鼓勵人們勇敢面對心靈創傷的科學辯證方法,也獲得歐陽靖的認同,開心地說:「媽,你這次學的東西很好耶!」母女倆本來就會結伴去學氣功,去年開始更是加碼一起當同學上心理課程。

「我上這個課,是想要幫助別人。」歐陽靖說,她經常收到網路私訊,許多來自在現實生活中不被需要、自我認同感很低的網友,有些人甚至已經產生離開世界的念頭。雖然歐陽靖曾親身經歷並戰勝憂鬱症,但她沒有心理輔導背景,因此想透過課程學習輔導的程序,進一步幫助他人走出情緒泥沼。

及早做好準備 留給家人一份愛的禮物

由於譚艾珍的母親在生前只對她一人交代後事,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遺書,以致譚艾珍在母親過世後,花了許多時間與兄弟姊妹溝通,才讓他們同意她為母親做的安排。因此早在10年前,譚艾珍便寫好了遺書,內容將遺產分配、後事喪葬事宜都寫得一清二楚,妥善地裝在一禎桃紅色的信封中,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新檢視、更新內容。

「她是獨生女,我不能留她一個人面對。」長期擔任醫院志工,譚艾珍看過許多令人不捨的場景。比如兒女不敢斷然替母親決定放棄急救,最後病人長期插管,浮腫得不成人形,甚至看不清楚五官。「在外人看來會覺得這個孩子好狠,不讓父母好走;但若要放棄急救,兒女們又得承受多少親戚間的責罵與耳語?」

譚艾珍與歐陽靖也經常討論彼此對葬禮形式的看法,歐陽靖還會建議她,用熱鬧的電音派對,取代傳統哀戚沈重的告別式。「我媽跟我的朋友都很親,應該要讓後輩們有機會相聚一起吧?電音派對還要混合她的招牌笑聲!」

許多年輕人羨慕歐陽靖與母親就像好朋友一般,話題葷素不拘、對死亡毫無忌諱,歐陽靖直言自己與媽媽經歷太多波折,算是特例。「生死大事,一次談不成,那就談第二次、第三次!」她開玩笑地說,開口跟爸媽談生死,應該比對爸媽出櫃難度還高。她也建議不知道如何破冰開啟話題的年輕人,可以安排與爸媽一同欣賞生死議題的電影、戲劇,再藉由討論劇情,自然地將話題帶到彼此對生命末期醫療的期待。與父母討論生死話題或許困難,但總比日後不知所措、追悔莫及來得周全。

談到今年剛生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譚艾珍與歐陽靖表示將參加ACP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和註記,也會到慈濟醫院向大眾推廣《病主法》的理念。「《病主法》有專業認證、醫療團隊支持,對心愛的孩子來說是保障,也是留給家人一份愛的禮物」。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