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可以結束一個生命......但並不一定可以中斷一段關係,
透過不同的真實臨床個案錄影,以及不同療癒工具的詳細指導,
我們將討論和練習幾種方式,以助案主把失喪的事實整合於他們的人生故事中;
同時,也得以重構他們與摯愛的持續性連結。
講師:Dr. Robert NeimeyerRobert Neimeyer
美國Memphis大學心理系教授、臨床諮商心理師,SSCI期刊Death Studies主編。
致力於推展意義建構歷程之悲傷理論與實務工作。不僅將其專長的喪慟平等化「意義建構心理治療模式」推廣到台灣及全世界,其悲傷輔導技巧亦藉中文版教材推廣下,普遍應用在台灣的悲傷輔導實務工作上,是台灣悲傷心理治療界的重要指標人物。
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共計24小時
基礎課程:108年8月10日-11日,09:30-16:30。共計2天,12小時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集賢廳 (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16號)
第一天:處理死亡的事件故事
現代喪親理論/臨在的力量:建立一個具安全感的基地/
治療型日誌:整理對失落的理解/虛擬夢幻故事:想像力的療癒力量
第二天:探索關係的背景故事
持續性連結:追踪喪親歷程的踪跡/會員重組式對話:重新介紹逝者
生命銘印/與逝者的的通訊
進階課程:108年8月17日-18日,09:30-16:30。共計2天,12小時
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暫定)
第一天:悲傷與其複雜性
延長性悲傷障礙/評估與診斷
維護症狀之立場/椅子活動─想像式對話
第二天:悲傷治療實錄與實習
個案研究:Guy/復原性重述:掌握死亡的敘事
個案研究:Lauren/類比式聆聽:探索悲傷的感應性意義
安寧照顧基金會合約醫院夥伴可享協辦單位優惠價(九折)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