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行列】發展社區安寧的靈性關懷-大悲學苑的經驗與願景

作者: 
宗惇法師(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台灣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圖:宗惇法師提供

「家屬對親人生病了,想好好協助他,卻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末期疾病引發的各種痛楚,如何因應?」
「身體變化的速度,不由自主,病人不想徒留遺憾,想好好安排,卻總是開不了口⋯」
「生命的下一站,何去何從?」

  當你遇上這些生命中驟然發生的痛苦與煩惱,該向誰求救?如果住家的社區或附近有這樣的駐點,可以提供末期病人與家屬、甚至普羅大眾末期病患照顧難題、靈性關懷的諮詢與輔導,不只可解決病人與家屬的無助,更可促成兩者間良性的互動,在臨終前預做身後事安排,也可得到陪伴和導引;這是「大悲學苑」發展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的願景。

  從事安寧療護工作近廿年來,長期關注末期病人與家屬身、心、社會、靈性層面的需求,了解末期病人常因餘願未了、心事重重,卻不知如何開口求助﹔而家屬呢﹖也常因不知如何協助病人,而感到無助、挫折。

致力推動社區安寧療護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中間著黑衣者),
以「從終而始、從心出發」為題,在大悲學苑開講,吸引滿座聽眾。
他並豪氣發願:當大悲學苑終身講師,讓學苑同仁同感振奮。

  《西藏生死書》說得好:「如果我們(病人與家屬)對臨終那一刻即將發生的事沒有準備,臨終過程將會是極端痛苦的經驗;相對的,如果我們瞭解死亡的意義、死亡過程可能經歷什麼,並且投注一定程度的準備,死亡那一刻地光明出現的時候,我們會看見無盡的希望。」

  《西藏生死書》也明確告訴我們:「沒有哪一種布施,大過好好幫助一個人死亡」。病人讓我們看到臨終前迫切的靈性需求,為了因應台灣安寧療護社區化趨勢,讓回到家中、社區的臨終病人與家屬,能由過來人支持與陪伴,這是我們成立大悲學苑的初衷。

  大悲學苑不只是一座正信的佛教道場,她由一群長期從事安寧療護及生命教育的臨床專家、法師、佛弟子共同發心、啟建,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服務,期許創立優質的社區靈性關懷志工團隊。104年度起,大悲學苑接受新北市衛生局委託,提供社區安寧療護的教育訓練與服務。

  教育訓練包括辦理社區安寧療護專業人員繼續教育課程。今年在臨床認証80小時安寧療護教育訓練課程的要求下,大悲學苑辦理了:「末期病人溝通技巧」與「末期病人靈性需求評估與照顧」課程,及「個案討論」,強調從事安寧療護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此外,大悲學苑亦辦理了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培訓及在職教育訓練:前者分基礎課程、進階課程、見習、實習四階段,迄今已有近二百位學員參加培訓,在職教育訓練課程則每個月舉辦一次。

  在社區安寧服務部分,工作內容則包括:提供新北市社區安寧照顧計畫合作機構的醫護人員電話諮詢、大台北地區末期病人及家屬電話諮詢與面談諮詢、一般民眾電話諮詢及大台北地區及新北市衛生局轉介的社區末期病人居家(含住機構)個案訪視。
 

大悲學苑由一群長期從事安寧療護的臨床專家、法師、佛弟子共同成立,
提供大台北地區末期病人與家屬電話 、面談諮詢及居家訪視等服務。

  此外,大悲學苑也設立「大悲家園」關懷據點,每兩個月為一梯次,每週一到週五分上下午兩個時段,開設養生、健身、藝術、休閒十種課程,提供病友或家屬喘息、靜心的溫馨小天地,只要由醫院、機構或居家團隊轉介的個案,皆可參加。

  大悲學苑近三年來走出醫院、走入社區,結合各專業人員力量,致力於安寧與生命教育,希望透過關懷陪伴連結了照顧者與病友,協助病友、家屬走過最艱難的時刻。「因眾生苦,所以大悲;因為大悲,所以大願」,大悲學苑希望成為台灣發展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的重要起點,未來可以看到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種籽遍地開花,志工團隊深入每一社區,讓所有有需求的病患和家屬都能得到身心安適、靈性成長的安寧照顧。
 


大悲學苑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二段110號(捷運忠孝新生站二號出口)
電話:(02)23222525。
臉書粉絲團:如果明天,就要說再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