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行列】居家安寧療護 生死兩無憾的抉擇

作者: 
楊詠梅(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圖:楊詠梅提供

父親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沒有痛苦,
沒有接受任何侵入性治療,也未經歷癌末疼痛或令人恐慌的窒息感;
生前每一刻,他都維持著高品質的生活,
他還曾自鳴得意地說:「馬英九、蔡英文都沒我過得幸福哩!」

高雄醫大的居家安寧照護團隊上門訪視父親時,醫病雙方開心留影。

  當醫師宣布父親的肺癌在沉寂四年後復發,且已全身骨骼轉移時,預估他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我們因而決定放棄侵入性化療,改由居家安寧照護。

  雖然我是醫護背景出身,碰到父親處於癌症末期,對應有的照護仍感陌生,遂由高雄醫學大學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周世華介紹,由家庭醫學科吳建誼醫師與張亦慧護理師所組的安寧團隊接手照護。

  第一次門診,醫師對父、母親與我詳談居家安寧目的及方式,我們即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吳醫師不疾不徐、耐心地為父親解釋居家安寧的照護方式,因而讓我們放心不少。

嗎啡貼片 協助擺脫疼痛困擾

父親病中仍每日仍開心地與家人打麻將自娛。

  此後,醫師與護理師每星期都到家中探訪。剛開始,父親抱怨骨頭痠痛,一下子是腿,一下子是胳膊,總以為是風濕或睡覺壓著而引起,便貼貼藥布、推拿了事;殊不知,這正是骨骼轉移引起的疼痛,事後想起,讓我深感自責:身為醫護人員,卻一點警覺性都沒有,害父親受了不少罪。及至後來改用貼嗎啡貼片,才擺脫了疼痛的困擾。

  父親向來開朗、豁達,對於生死早已視之泰然,他一再叮嚀,不要插管急救,不想弄成植物人,拖累子女,自己也痛苦。我想,天下父母臨終前都是這種想法吧?牽掛的還是不想連累子女,只是老人家怕做不了主或缺乏安寧相關知識,以致往往到了癌末,還須忍受許多不必要的折磨。感恩父母,主動地與我討論他們的心願,並選擇居家安寧照顧。

  剛開始,父親只是喘,稍動一下就喘,但意識很清楚;我租來一台氧氣製造機,讓父親使用鼻管,線可拉得很長,並不會限制活動,他仍然可以看電視、看NBA球賽,在陽台吹吹風、曬曬太陽。每當吳醫師和護理師來訪,他都很和善地與之打招呼、閒聊,兩隻小狗也不停在他身邊打轉;晚餐後,他還可以打上四圈麻將,邊打、邊聽京劇,情況比我們預期的好,我和媽媽甚至懷疑生命只剩三個月的判斷,會不會醫師弄錯了?

  這段期間,我們儘量鼓勵父親做任何他愛做的事,我發現,父親一碰麻將,精神都來了,也比較不喘,真是神奇!醫師解釋,這是由於做開心的事時,會產生腦內嗎啡所致,因而他持續打麻將,直到離世前幾日累了、打不動了為止。

安詳離開百法 讓他放下心中大石

  父親也曾向我提起他對死亡的恐慌,會為斷氣前的恐懼及吸不到氣而焦慮,居家安寧吳醫師來了,我請他為父親解惑;吳醫師問父親是否仍有掛礙或需交代的事?父親回答他並沒有掛礙;吳醫師便安撫他:「伯伯,您放心吧!我有一百種讓您舒服、安詳離開的方法。」父親聽了,終於放下心上這塊大石頭。我們也更加珍惜和父親相處的每一刻、每一天。

往生前三天,父親已無法起身了,平日與父親相伴的狗狗似乎也有所知,緊緊地陪伴在側。

  比起其他死亡方式,癌症算是「客氣」的,至少它讓你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讓你準備該做的事、說出想說的話。在父親處於癌末這三個月裡,由於有了居家安寧定期照護,讓我們減輕很多負擔,母親只須照顧日常生活,我則負責醫療安排,尤其高雄醫大吳建誼醫師及張亦慧護理師,是我們眼中的天使;吳醫師不汲汲於賺大錢,卻能體念已無沒有活下去機會的病人,甚至為此奉獻他的時間及愛心,為病家24小時待命,有時甚至接我的奪命連環CALL。我們能在此刻碰到他及張亦慧護理師這兩位貴人,實在太幸運了。

享受天倫 生死兩無憾

  果如醫師所說,父親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沒有痛苦,沒有接受任何侵入性治療,也未經歷癌末疼痛或令他恐慌的窒息感;生前每一刻,他都維持著高品質的生活,他還曾自鳴得意地說:「馬英九、蔡英文都沒我過得幸福哩!」我相信,居家安寧療護的選擇,可以讓長者免除無意義的侵入性治療的痛苦,子女也多一點時間陪伴老人家,在家享受天倫,讓生死兩無憾。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