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安寧】讓台灣安寧再前進一哩路

作者: 
劉萱(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病房護理師)、張詩吟(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病房護理長)

無論病人是返家或至機構接受照護,最令病人及家屬擔心的,仍是照護銜接問題。

  安寧療護在台推行、20餘年來,民眾對安寧照護的理念與服務接受度已相當普及,反映在臨床照護上,則可見入住至安寧病房的病人在急性症狀得到控制後,出院返家或至機構接續照護的比例持續攀升;然而,無論病人是返家或至機構接受照護,最令病人及家屬擔心的,仍是照護銜接問題。

讓機構長者獲得與居家相同的服務

  病患返家療養、由安寧團隊前往家中定期探視和服務的居家安寧模式,讓病家到了末期仍能得到持續性照護與關懷;但,隨著人口和家庭結構的改變,仍有相當比例的病人無法返家接受照料,入住長照機構成了常見號的選項,因而安寧照護服務的社區化,有了另一明確發展方向,即如何把安寧服務送至長照機構,讓入住於的病患、長者一樣能獲得貼心的安寧居家服務,正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根據內政部105年6月底公告的「我國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統計」資料顯示,全台長照安養機構計有1,081家,可收容床數為60,578人,入住人數為46,462,入住率76.6%。截至104年6月底,一般護理之家與榮民之家總數為501家,可收容床數為43,402人,佔床率約85.4%。由此推估,目前入住於機構的老年住民約8萬多人。隨著人口老化趨勢,預估此一族群將持續增加;雖然機構內住民多數並非末期疾病患者,但多數住民伴隨身心功能的限制與持續衰退,若安寧團隊服務能早期介入,將有利於預立醫療自主計劃的推動。倘若安寧團隊與長照機構能建立長期性夥伴關係,早期偵測住民的身心變化,視其狀況與需求,適時介入照護服務或轉介相關資源與團隊,有助於營造三方共贏局面。

負荷重 資源有限 推行遇重重阻礙

  然,臨床照護常可見病人轉介至機構時,遇上照護性困難,甚有病人在轉介過程中,即遭遇重重阻礙;經瞭解,這些問題多半是機構端於實際照護作業面臨照護負荷過重,資源缺乏困難,如何協助機構降低照護負荷,並提供相關的資源,是發展機構安寧得面對的首要議題。

  依當前情況,病人入住機構並有安寧居家照護介入下,機構端工作人員可因此擁有專業諮詢窗口,在此一共同照護模式下,大多能使病人與機構端取得平衡;不過,機構的照護服務員也將面臨第一線照護工作壓力,需予重視並投注心力協助;藉由培育照顧服務員的安寧理念與照護策略,能有效降低照服員所面臨的壓力,也提升他們投入安寧照護的意願。

  從另一層面來思考,機構端在發展安寧照護過程中,也勢將面臨經營者對安寧療護接納度、照護策略與資源調配總總挑戰,甚或政策的支持,皆是影響機構安寧服務落實的關鍵因素。

  在熱誠推行安寧社區化過程中,不論是在宅或機構內落實,所面臨的挑戰往往超出預期;期盼藉由各方專業團隊與資源加入,能使台灣安寧再前進一哩路,讓我們衷愛的長者,不論身處醫院、家中或機構,都可獲得身心靈平安的安寧照護。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