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吳念真編劇、吳定謙導演的最新舞台劇力作《當妳轉身之後》,將是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藉今年「世界安寧日」鄭重推薦國人的獻禮。
《當》劇源自美國劇作家瑪格麗特1995年完成的《Wit》劇本《心靈病房》,主角一絲不苟且不近人情的英國文學教授貝寧,從發現自己罹卵巢癌末期且已轉移後,經歷一連串痛苦治療,走向死亡的過程;透過時空穿插及不同角色切換,劇中探討醫療過程中缺乏人性的冷漠、醫病溝通的鴻溝及病痛帶給病患的身心靈煎熬;本劇曾獲普立茲戲劇獎,多年來一直是各國內外醫學相關科系所的醫學、倫理教育教材。
給合藝文、公益、醫療 推展生死教育
本來,安寧照顧基金會在中國國際商銀贊助下,籌畫在世界安寧日推出「安寧影展」,並徵詢國內外相關安寧發展影音作品參展,《心靈病房》亦為其中重頭戲,期藉由觀摩各國作品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下生死觀、醫療制度及其意涵,促使大眾重新思考生命及死亡。在獲知綠光今年的新作即是由《心靈病房》改編後,本基金會即積極地尋求合作機會,希望結合藝文與公益、醫療界力量,一起向社會推展生死與臨終關懷教育。
很幸運地,我們獲得綠光極大的共識與助力,不但得以隨著綠光演出,將安寧和善終理念推廣到各地,這位「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甚至和兒子搭檔,慷慨允諾出任安寧療護新代言人,並協助基金會拍攝新的廣告宣導短片。透過這對編導父子感性及家常的對話,將一般人不易啟齒的生死議題帶入生活,並提出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概念。
挑戰觀眾最想逃避的話題
其實,吳導曾多次在媒體訪談或演講中述及,他早已向妻兒表達自己對死亡看法及身後的安排,談起在礦工村長大的自己,從小看慣生離死別的場景;兒子吳定謙對老爸對此一話題的坦然,也早已習以為常;即便在疾病與死亡話題前,也無須避諱。如同在《當》一劇中,父子聯手在舞台上剖析死亡,挑戰台下觀眾心中最想逃避的角落。
而劇中在處於於疾病末期,各種檢查或治療所帶來的是冰冷和強烈的痛苦,如果治癒已不可能,是否還需要忍受?實驗性療法所提供的一線生機,是否應捨命以求? 它和安寧緩和醫療的尊嚴善終,又該如何取捨?醫療人員在盡力救治病患的同時,該看到的是數據起伏? 還是病人的感受?這齣戲處處撞擊著觀眾的心扉,帶給每個人重新生命檢視的機會。
藝術力量 可跨領域輻射各角落
安寧基金會在向綠光和吳導父子為安寧療護推廣所做的貢獻之餘,也願盡棉薄之力,以包場形式廣邀安寧同伴和支持安寧理念的朋友一起觀賞,表達對台灣表演文化事業的支持;希望未來有更多各形各色的藝術將視角拉到醫療、生活中,深入探討安寧和死亡議題。我們相信藝術簡潔、精鍊的敘述、闡釋故事的力量,將可跨領域輻射到各角落,其深入人心的宣導效果,亦迥異於一般的衛教教學和文宣。
這次綠光推出的《當妳轉身之後》各地公演,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將在每一場次設置宣導攤位,提供給所有觀眾相關安寧療護的文宣品,同時邀請專家現場提供安寧即時諮詢,希望觀眾感性出場時,能得到更多理性的病人自主權、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及臨終關懷相關知識,大家共同為推動善終平權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