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台】轉身前的準備功課

作者: 
李淑娟

  死亡,無時無刻不在世界每個角落發生,以安寧療護實踐對末期病人的臨終關懷,自非一年一度節慶才做的事;然而,藉著每年十月第二個周六「世界安寧日」,讓全球凡發展安寧的國家都在這一天,以不拘形式、規模的活動,表達追求安寧的心願,並傳達共同的信念與堅持,以喚醒社會關注更多末期病人的處境與福祉,無寧是醫療人權重要的展現。

  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HPCA) 每年都為國際安寧日訂定不同的主題,這些主題不單是口號,更是殷殷的叮嚀、剴切的呼籲、沈重的提醒,甚至是深遠的祝福;像在黑夜挑起一盞明燈,照亮安寧發展的前路,也讓絡繹於途中的工作者、提倡者、擁護者看到安寧療護該有的前景與標高。所以,每年安寧日主題無啻於一面明鏡,照映出安寧在該主題所發展的現況。

  今年「告別疼痛」是老話題,但,不再坐令末期病人活在疼痛、死於痛苦情事發生,則須拿出新行動加以改善和防止。誠然,止痛是醫學問題,但止痛藥劑的供應、交付與管制,卻是醫療體系和社會教育的整體問題,需要共識、制度與法令。台灣現況如何?需要醫護專業與政府相關團體、機構在此時加以檢視,進行更多的對話。

    除了告別疼痛,在人口和社會結構變遷下,有越來越多長者入住養護機構,甚至在此終其一生;如何讓這些機構長者也能享有如在家、在醫院一樣的善終待遇?是安寧地圖發展的重要方向。安寧照顧基金會近年來致力於推動「機構安寧」、「長照安寧」,著眼於此,這一期會訊製作「長照安寧初體驗」專題報導,邀請長照安寧的機構先行者分享經驗、心得,並親訪照服員訴說在機構內從事安寧的壓力與成長,希望有助於長照安寧早日上路,讓台灣安寧再前進一哩路。

  藝術和安寧療護,在本質上有何異?或許言人人殊,但,「愛」與「死」確為此二者最大的基調;也因此,談生死,一直是藝術可盡興發揮的主題,而安寧療護也常見運用各種藝術為媒材,進行臨終關懷。今年安寧照顧基金會的安寧日年度重要活動,正是在藉藝術推廣,希望讓安寧發展更有溫度與深度。

  綠光劇團今年推出的最新力作《當妳轉身之後》,即改編自長久以來被列為醫學院生死教育與醫病關係炙手可熱教材的電影「心靈病房」;基金會順利搭上綠光的「順風車」,包了兩場演出;表面上是支持文創,實則是希望藉著綠光的演出,將安寧和善終理念推廣至各地,深入人心之外,也將生死議題帶入生活;教導大家:死亡,不是令其發生,它其實是需要嚴正面對並準備的功課;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這些準備,為自己規劃人生最後一程的醫療安排,死亡,也可以是謝幕後,帶我們安然駛離人生現場的寧靜列車。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