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補給站】優雅走向善終之路

作者: 
唐祖湘

如何理解死亡、如何願意對重要的至親開口談論、且知道怎麼走向善終,
一直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作者以安寧緩和療護醫師的專業角度,
並懷抱一顆作為醫者的溫柔心,細膩寫下一則則在緩和醫療現場真實上演的案例,
帶領讀者品讀故事以外的生命意義。

從小到大社會都在教導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待人處事,卻始終忌諱談論生死,但不提不代表不存在,隨著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如何面對病痛、如何好好度過臨終前的歲月,走得更有品質、更有尊嚴,對你、我都至關重要。

作者謝宛婷醫師以不到35歲的年齡,就接下奇美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的重任。無論是對年輕或是資深的醫師來說,相較於其他診別,安寧病房可以說是勞心又勞力的「功德單位」,不僅要陪伴與引導病患及其家屬以理性且正向的態度,永敢直視死亡,更要親身經歷諸多傷感的告別時刻。本書就是作者以第一手的觀察,提筆寫下的一篇篇面臨善終情境難題時,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書中以4個主題章節鋪陳,用20多篇真實案例細述病人及家屬,甚至醫護人員面對生命終點的煎熬與困境,一幕幕徬徨糾結,都是不易解答的難題,卻又無時無刻在周遭發生,書中描述一位癌症末期的奶奶,自知來日無多,盼望早日出院,畢竟要走,也應在家走完這一生吧!但,家屬們卻有如驚弓之鳥,「乖乖聽醫生的話,很快就會好起來了。」「醫生,她現在這樣不穩定,我們回家怎麼照顧?」回家本該是一件令人心安的事,在這裡卻充斥著擔憂與懼怕,避之惟恐不及。

還有一位父親,身體狀況已每況愈下,醫院也不建議繼續維持施行維生醫療,身為醫療委任代理人的兒子卻認為不能錯失任何活下去的機會,即便敬愛的父親可能會在急救過程中,或在洗腎機旁痛苦離去,他仍堅持「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然而,讓病人在無意義的維生醫療中受苦或往生,是每位醫者最痛心且不願的事,擔任主治醫師的作者,掙扎於究竟要先關照病人的身心靈、還是尊重代理人權利?在專業與情感的拔河下,她給病人兒子寫了一封辭職信,就在遞出去的前一刻,病人與世長辭了,他成全了兒子奮戰至最後一刻的心願,也解除了醫生陷入天人交戰的局面。

而罹患嚴重肝腫瘤,生命瀕臨倒數階段的黑道大哥,擔心身後高齡90幾歲的姑姑會無人照料,曾經一度計畫燒炭自殺,直到後來申請安寧居家照顧,讓他感受到不用以悲情的方式處理人生,也盡量讓自己正常進食,維持基本身體運作,希望盡
量陪伴姑姑走得久一點。

本書的每一則真實故事,都能發人省思:當這場景發生在自己與摯愛的親人身上,我該怎麼做?評斷他人的是非對錯很容易,但換作是自己,我們的心靈不見得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可以承受一切心碎。而對於什麼是善終,我們很難有正確的答案,也沒有一套可遵循的SOP;取而代之的是混雜著紛亂、心疼、悔恨不已等複雜情緒,讓人一次次體認到在面臨生命盡頭時,絕不是只有「放手」與「不放手」那麼簡單。

每篇文末也都有一則「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是作者從專業臨床角度,提供相關寶貴知識。例如,末期疾病因疼痛或呼吸窘迫,連說話或進食力氣都沒有,甚至難以成眠時,向來被外界憂懼與誤解的嗎啡,其實是最佳舒緩的藥物。抑或是提早與病人談論後事,透過共同安排,讓病人感到安心,將更有力量應付身體病痛等,實用且具啟發性,也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溫柔。

雖然仍有人對安寧療護持保守態度,但本書最希望讓大家了解到的是,安寧療護是以生活品質來評估末期病人的治療,而非用過度維生醫療拉長痛苦;一篇篇觸動內心、引人深省的生命案例,期盼陪伴更多有緣人,更無憾且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因死而生
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作者:謝宛婷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11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