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安寧新聞選粹】


紐西蘭 棺木DIY俱樂部

  每週二有近30位退休人士聚集在紐西蘭霍克灣「棺木DIY俱樂部 ( Hawke’s Bay DIY Coffin Club ) 」, 為自己設計並訂製棺材。俱樂部會長泰芮 (Grace Terry) 表示,該會共有85名會員,希望透過親手設計、訂製棺木,真誠面對人終會死亡事實,並思考自己想要的死法。

  1951年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黑衫軍( All Blacks)」代表隊的史帝爾 ( Brian Steele ) 也是會員,他為自己設計的棺木是象徵球隊的黑白兩色;執教鞭34年的莫哈妮 (Eleanor Mahony)則希望自己棺木上有歷年畢業班合照。該俱樂部成立即將屆滿兩年,除了製作棺木外,成員們也主動協助早夭嬰兒訂製迷你棺木,幫助雙親與早逝天使道別。


APHN啟動線上交流教育計畫

王英偉醫師(右)參加研習計畫,與學員留影。

  亞太安寧緩和醫學會(APHN)今年將啟動APHN Dialog 計畫,希望透過線上平台,促進亞太區域安寧人員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交流。

  該計畫是由花蓮慈濟心蓮病房主任、APHN前任理事王英偉醫師提議,並自發投入規畫,將邀請亞太區域各安寧專家依所長,提供一小時專題演講。一月份由澳洲 Peter MacCallum 癌症中心副教授Odette Spruyt主持「亞太區域安寧發展現況及討論」,二月由日本京都大學的木澤義之 (Yoshiyuki Kizawa) 說明安寧療護的疼痛管理並帶領討論。

  APHN有意在亞太地區招募15名安寧專業人員參與此計畫,歡迎各界推薦人選,並書名姓名、國籍、服務機構、職業等訊息,寄至 APHN秘書處 (aphn@aphn.org)
 


烏干達 低收入國家也能發展安寧 

烏干達末期病患可取得口服嗎啡,死亡品質因而改觀。

  2015年連氏基金會發表死亡品質報告中,位於非洲的烏干達令人矚目。早期非洲地區僅富有人家可取得可待因 (codeine) 止痛,窮苦病患往往在痛苦中過世;英籍安寧專科醫師馬莉曼(Anne Merriman) 因而長期以來致力於非洲安寧療護發展,希望推動口服嗎啡普及化。

  馬莉曼在嗎啡口服劑中加入不同染色劑,藉此 教導病患辨認劑量之強度,綠色表示輕微、中度粉紅、藍色表示強度,每瓶約450ml,可協助末期病人緩解一週疼痛,且成本低廉、易於取得,不僅改善了烏干達末期病人死亡品質,也是烏干達死亡品質優於其他低收入國家的主因。

 


澳洲正視異鄉青年的善終權   

  在澳洲留學的2 5 歲巴基斯坦籍青年哈珊( Hassan Asif ),原計畫學業完成後,返回巴基斯坦擔任建築師,卻在此時診斷出罹患末期皮膚癌,生命僅剩一個月;由於狀況持續惡化,他甚至無法返回巴基斯坦,只能留在澳洲接受安寧療護。

  哈珊母親與兄弟只好申請簽證,準備前往澳洲,卻遭澳洲移民局駁回,引發澳洲社會一片譁然。在輿論及政府官員協助下,哈珊的家人成功抵達墨爾本,陪伴時日不多的哈珊;一周後,哈珊於當地安寧機構安詳離世。在全球畏懼恐攻的氣氛下,哈珊的經歷留下一頁人民不分宗教、國籍,共同維護異鄉青年善終權利的感人故事。

 


為末期病患素描 留下永恆回憶

雷孟斯為病患及家屬親筆簽名。

雷孟斯 (Tina Rimmers) 女士去年出版一本耗時15年才完成的素描畫冊,慶祝自己98歲生日;畫冊中有560張過去20年來,她在馬來西亞沙巴多家安寧病房親筆畫下的末期病患素描,也為病人家屬留下珍貴的回憶。

雷孟斯原為英國籍,1949年來到當時仍為英屬殖民地的沙巴拿篤,成為殖民地第一位女性教育官員,後歸入馬來西亞籍。
 


搖滾巨星示範善終

許多歌迷在大衛鮑伊畫像前獻花致意。

  知名國際搖滾巨星大衛鮑伊 (David Bowie)1月10日在家辭世,他在過世前發表的最後一張專輯《Black star》,其中「拉薩路(Lazarus)」一曲唱出:「Look up, I am in heaven」暗示了與世人的道別。大衛鮑伊整個治療過程極度保護隱私,儘管生命即將終了,仍致力於專輯製作,最終以音樂人、而非病人身分告別人世。

  英國安寧專科醫師陶伯特 (Mark Taubert)藉由討論大衛鮑伊的故事,成功協助甫得知自己來日不多的病患卸下心防,更清楚地談論死亡並思考生命。陶伯特醫師寫了一封給大衛鮑伊的公開感謝信,感謝他以自己的死亡故事和人生規劃,成功引導更多人思考「善終」真諦。

 


Zachary’s Paw 推動寵物探病計畫 

透過寵物探病計畫協助,病人得以在醫院與愛駒相會。

  23歲的柴克瑞 (Zachary Noble) 罹患何傑金氏淋巴癌,她在對抗病魔期間,與加拿大朱拉文斯基醫院(Juravinski Hospital)共同推動寵物探病計畫。柴克瑞過世後,家屬以她為名,成立了 Zachary’s Paws ,持續與醫院合作推動寵物探病計畫,讓更多病人透過與寵物會面,提高生存意志。

  然而,朱拉文斯基醫院對寵物探病的申請及審核過程繁複,令家屬和醫護人員卻步。為此,Zachary’ Paws for Healing 計劃協助有需要者完成繁瑣的行政工作。

  計畫自2015年9月啟動,截至11月已有超過45位病人及寵物受益。55歲的末期病人,史黛芬妮(Stephanie McManus),在院方及該計畫協助下,成功地在醫院與愛駒Luna相會,她形容與愛駒見面的感覺:「讓自己充滿了活力與喜樂」。

 


星國中元歌台 突破禁忌「死都要講」

  在新加坡流行了半世紀的「歌台」,每年農曆中元節活動均由商家贊助,以娛樂大眾,也祈求「好兄弟」保佑。但,傳統歌台一向避談死亡話題,去年則由連氏基金會與洪振茂基金會首度聯合舉辦「死都要講」運動,打破歌台禁忌,由知名主持人王雷和林茹萍通過歌台宣導臨終關懷教育,讓民眾尤其是銀髮族透過歌台「與死亡對話」,學習豁達面對死亡。

  連氏基金會總裁李寶華在文告中指出,主辦方用積極正面和黑色幽默方式,來談死亡課題,是為了鼓勵樂齡人士思考和談論死亡。

  最近該基金會公佈新加坡死亡和臨終生活態度調查顯示,50歲及以上族群僅33%知道臨終護理,88%受訪者要求更多相關教育,86%主張應列為話題,全民交流。

 


七個已開發國的安寧發展比較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一月份出版以善終為專題的特刊「Death, Dying and End of Life」,主編霍華(Howard Bauchner)表示,本期特刊有兩篇原創研究報告,其中一篇為比較七個已開發國家的安寧發展,根據官方針對2010年65歲以上末期病患的調查,發現美國及荷蘭分別有22.2%及29.4%癌症末期病患於醫院善終,而比利時、加拿大、英國、德國及挪威則高達38.3%~52.1%。末期病患於醫院善終比例較低的美國,政府於衛生健康政策支出最高、荷蘭卻最低;安寧機構普及率以美國44.3%最高、德國18%最低。該原創研究數據透露了此七國安寧醫療發展結構的不同,並做出有趣的比較結果。詳細特刊內容請見JAMA網站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