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報】當安寧遇上長照|為長者擴大善終的願景

作者: 
口述.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處 採訪‧凃心怡 圖片.安寧照顧基金會、達志影像〔vol.106〕

安寧照顧基金會於2016年即系統性地為長照安寧做足準備,舉辦課程,進機構臨床帶教、媒合安寧團隊等。即使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亦未停下腳步,開設「安寧線上聊心室」節目,為第一線長照人員提供堅實的後盾,今年度起,開辦「長照機構線上討論會」,開啟長照人員困難個案的討論平台。

長照機構不是醫療院所,而是照護單位。」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一語道出安寧走入長照機構的最大困境,她進一步表示,國內長照機構規模有大有小,但多數都面臨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一直以來,當長者身體出現狀況,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緊急出車送去醫院。」

曾有長照人員告訴林怡吟,「長者有狀況就送去醫院,狀況好轉就回來;如果沒有回來,我們就知道變嚴重了,到最後走了,可我們連句道別都沒機會說。」死亡看似距離很近,卻也異常得遠。安寧在此也是一樣,他們有善終的權利,卻被常規照護環境與醫療系統緊緊拉住。

「長照機構高齡及失能的長者是最急迫需要安寧照護介入的一群人,但卻也是離安寧照護最遙遠的一群人。」林怡吟透露出深深的無奈,也正是這股揪心,促進了基金會在2016年正式推動長照安寧。

順應疫情時代 線上傳遞安寧

2016年起, 基金會除辦理長照安寧例行性課程外,還以2年的時間,與北、中、南、東各地的長照機構及醫療院所進行深入對談,同時,國民健康署當年提出5項與安寧相關的計畫,其中一項即是長照安寧,基金會提出申請,獲得為期3年的經費支持,過程中,聆聽機構人員對導入安寧的擔憂,以及醫療院所對機構可提供資源的合適性,期待能將安寧的種子播撒在長照機構人員心中。

林怡吟表示,基金會在計畫中協助20多間長照機構建置安寧照護系統,雖然過程並不簡單,但卻是重要的起步。「但,疫情卻在此刻成為最大的打擊。」林怡吟回憶疫情開始之際,最先被封閉的是長照機構,最後解封的也是長照機構,且許多安寧臨床醫護人員當時也需支援防疫工作。難掩氣餒的她不只一次在內心自問:「難道我們進不去,他們也出不來,就什
麼也不能做了嗎?」

基金會在此困境中反而展現出韌性,團隊很快抓住疫情所帶起的線上學習熱潮,進而策劃「安寧線上聊心室」網路節目,邀請不同職別的安寧團隊成員,深入探討醫病溝通、症狀治療、舒適護理、靈性關懷等主題。林怡吟提到,因影片長期在YouTube上播放,期待持續為長照第一線人員藉此學習安寧相關正確觀念。

看見長照人員需求
開設討論平台

推行機構長照安寧至今已超過8年,不斷有新的機構加入,常有機構表示,面對困難個案時,不知可如何尋求協助及專業意見,或有新加入安寧行列的長照機構,完成聽課的學習,真正有長輩提出安寧需求時,反而不知所措,對踏出第一步擔心不已。 

為了實際協助機構解決實務上的困難,林怡吟在獲得幾位熱血安寧資深護理師及醫師們的支持,今年5月開始開辦「長照機構線上討論會」,邀請專業講師與長照人員在線上相會,長照人員拋出他們的困難個案,再由專業講師提供即時解方,「其他人也能同時汲取別人的經驗,累積未來自己在面對問題時的解決能力。」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線上參與的每一個人都必須簽署公約,保障分享者可安心地說明個案個資及照護過程等資料不會外流。藉此讓參與者瞭解,基金會對討論會的慎重及嚴謹態度。林怡吟笑言,如此一來大家也能更放心的在討論會裡提出自己的困境。

目前線上討論會已成為每個月固定活動,而參與者也越來越多。林怡吟欣慰表示,正因為能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且活動時間大多是午休時進行,因此報名總是相當踴躍。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基金會深知長照安寧的推動腳步刻不容緩,雖然前方布滿荊棘,但林怡吟卻更加堅定:「難行能行,這是基金會必然要做的事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