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新訊】APHC華人安寧高峰論壇|安寧療護 華語華人論壇之過往今來

作者: 
撰文.方俊凱(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vol.105〕

自2015年第一次舉辦「華人安寧高峰論壇」至今近10年,往事依舊歷歷在目,但經歷物換星移,安寧療護的腳步,已在華人圈產生巨大的變化與進步。

2015年4月30日, 藉著Asia Pacific Hospice Network(APHN)的活動,第一次的「華人安寧高峰論壇」也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那次也是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APHC)台北會議的正式會前會。當時在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Hospice Foundationof Taiwan, HFT)董事賴允亮教授的精緻安排與董事長楊育正教授的號召下,約200人參與該場高峰論壇。當時,新加坡的吳馮瑤珍醫師(Cynthia Goh)與安寧照顧基金會前董事鍾昌宏醫師尚在人世,也參與了那次的盛會,當時我負責論壇的閉幕總結。

之後幾年,在APHN架構下,分別在北京、新加坡、香港、泗水、首爾,以及COVID-19疫情期間舉辦過數次線上高峰論壇。APHN架構下的高峰論壇,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是最大的支持者,也因為有HFT的支持,AP HN才能順利繼續辦理高峰論壇。除了APHN與HFT辦理的高峰論壇,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Taiwan Academy of Hospice Palliative Medicine,TAHPM)也自2016年起辦理「華語高峰論壇」,更跨出亞太區域的限制,以「華語」(Chinese或Mandarin)的範疇來規劃高峰會議,在TAHPM蔡世滋、蔡兆勳、程劭儀等歷任理事長的推動下,TAHPM規劃辦理的高峰論壇也同樣有聲有色。再加上近年各種主客觀條件的變化,目前安寧療護的華語華人高峰論壇正在持續演化,朝向未知卻樂觀的方向前進。

華語華人高峰論壇 十年有成

鑑往可知來,近10年的努力,華語華人高峰論壇締造了相當的影響力與事蹟。記得在2015年台北會議與2016年北京會議中,眾人為了Hospice Palliative Care的各地翻譯差異進行學術討論;2017年,中國國務院衛生計畫委員會在春天公布「安寧療護白皮書」,將中國使用多年「姑息治療」一詞,以官方公告「安寧療護」來取代,這是非常大的一步。之後,不論是中國內部安寧療護的教育訓練、政策規劃、臨床醫療,或者是從APHN架構下進行的網路跨境訓練,都如火如荼的開展,對其民眾的善終品質有著極大的幫助。在2015年《經濟學人》調查中,中國民眾的善終品質分數為23.3分,到2021年新加坡杜克大學的研究,分數則增加到65.4分,雖然評估的內容有所不同,但進步幅度是明顯可見的。

華語華人高峰論壇對於全亞太地區有華人或用華語的地區也非常有幫助。在這個區域內,台灣、香港、新加坡原本就是安寧療護比較先進的地方,因為高峰論壇的催化,華人聚落最多的地方,包括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和澳門,也在APHN架構下的華語訓練計畫中有了更多的交流與發展。2023年10月4日,APHC首爾會議的華語高峰論壇,約有50人參加,論壇主題是:「從醫院到居家療護:提供高品質的安寧療護並確保合理的醫療給付」,身為這次論壇總負責人,我們希望透過來自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的專家分享與討論,全方面提升亞太區域內安寧療護涵蓋的範圍與品質,並確保安寧療護能永續經營。

持續努力邁進 保障生死無憾

未來,無論世界怎麼變,區域內的政治政策怎麼更改,如同古聖孟子所言:「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安寧療護不是在宣揚「死亡」有多重要,而是在人人必死的前提下,保障「生死無憾」,才是民生衛生政策的初衷。在這樣的前提下,相信華語華人高峰論壇還能繼續向前邁進,只要努力,必不枉然。那麼,具體的要點是甚麼呢?筆者認為有三大要點:第一,社會文化的解構與再建構:華人文化與社會隨著世代交替與資訊多元化,以及生命自主權越來越被重視,社會文化必然經歷轉變,這需要華人社會的專家學者透過研究與臨床實務進行了解,再經由論壇彼此分享;第二,合宜的衛生政策與完善的善終法律:台灣過去善終品質的進步,衛生政策與法律完善是關鍵,目前多數華人世界的善終政策並不一定符合民眾的需求,善終的相關法律也多有顧忌而未完整立法,這也值得在論壇深入討論;第三,多元且充足的善終資源:僅有政策與法律仍是不夠的,因應新的社會文化,在需求與供應端需要多元化,資源的供需也有在論壇探討的必要。

不為存在而存在,為了需要而召開才有意義。如果有需要,相信安寧療護的華語華人論壇將會繼續辦理,為華人及全人類的福祉而會議。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