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一位老朋友的訪談紀實:公益人生 品味四季

採訪、審稿:張嘉芳/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陳怡蓉/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
整理、撰文:黃國蓉/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生

2009/08/01

  春末,氣溫仍帶微微的寒意,在飄著細雨的台北,我們來到宇宙光基金會的辦公大樓,一樓的教堂內傳來悠揚的聖樂合併牧師的傳道聲,九樓的宇宙光基金會辦公室裡,等著我們的是「最佳公益代言人-孫越叔叔」。這位大家熟悉的孫叔叔—我們的老朋友。

  在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之初,孫叔叔曾提任基金會第三、四屆的董事,目前則是本會公關組的委員。每每看到孫叔叔,與其說是看到大明星,更多時候比較像是見到一位老朋友、親切和善的長者。孫叔叔二十多年前以電影《搭錯車》拿到第二座金馬獎,在演藝事業達到顛峰之際,轉而投身公益,最後更宣佈結束40年的演藝生涯,全心全意投入他的公益人生。今年79歲的孫叔叔,在年少輕狂時也曾經立志「生於舞台、死於舞台」,只是在走過這近八十年的歲月中,回首過去,孫叔叔卻認為:這近二十年的公益歲月是他這一生中過得最好的日子,因為在學會付出之後,這些無形的資產,更加豐富他的生命。

信仰堅定 正向改變

  孫叔叔早年出身軍旅,16歲開始跟共產黨作戰,民國38年隨國軍撤退來台,在烽火連天的年少歲月裡,孫叔叔親身經歷各樣生死離別。「那時守在鐵路旁跟共產黨作戰,在壕溝裡拿著槍看著對面,鐵路已經被炸,大雨滂沱,有一種隨時可能一槍就被打死的感覺,……這種感覺現在卻讓我覺得好美!所有走過的苦,後來都像是化妝的祝福。」

  因為這些苦難經驗帶來的力量,成為多年後孫叔叔正面助人的推力。隨國軍來台的孫叔叔,早年曾參加軍中劇團,開啟他的演藝事業,從李翰祥導演的《揚子江風雲》、綜藝節目的演出、到單元劇《小人物狂想曲》等,都讓他得到觀眾的肯定。民國72年孫叔叔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宇宙光基金會的「送炭到泰北」活動,當時孫叔叔抱病到泰北關懷難胞,一路上身體的不適,卻在親眼目睹一位難民村的幼兒病死在他眼前時,心中難過之餘,也體認到:以前看過這麼多的死亡,多年來卻還只是為自己而活,從沒有想到要幫別人什麼;演藝事業的成功與肯定,亦無法填滿心中那份空虛的感受。之後,孫叔叔回家禱告很久,決定調整腳步、改變生命計劃,他告訴自己:「今後要面對的不應只是看我演出的觀眾,對那些我過去忽略的弱勢同胞,也應該真正地為他們服務。」

  這樣的改變從調整生活重心開始。民國72年孫叔叔在第二次獲得金馬獎肯定與榮耀的同時,宣佈未來一年只計劃用四個月拍電影,其他八個月要投入公益活動。這樣的決定,使孫叔叔的每年拍攝的電影產量驟減,也因此影響了部份電影公司出資者的利益,甚至曾發生過有道上的兄弟們找到教會來「堵人」的情事…;但因著信仰的緣故,使他無懼於黑道的恐嚇,他笑笑地說:「仗著上帝,就有膽子面對。」

  談到孫叔叔的信仰,眾所皆知的是,這是支持孫叔叔這些年來一直向前走的力量,回憶起年輕時跟著母親到處拜神、磕頭、祈福…,身上掛著在泰國買的鑲金佛像,可是想改變的事情或生活習慣卻依然如故,心靈上也未必得著真正的滿足。在拍攝《小人物狂想曲》期間,有一次,陶大偉主動表示週日要請孫叔吃中飯,但早上必須先與他一同去教堂作禮拜;孫叔叔心想受其請吃飯的機會難得便一口答應。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開始跟著去教堂做禮拜。雖然當天台上講道,孫叔叔根本聽不下去,滿腦子只想著中午的午餐,但對教會中教友們陸續的接觸、聚會與彼此關心,讓他在民國70年時受洗成為教徒。孫叔叔認為這樣的過程其實很自然:「人很有趣,我們都承認人的心思很複雜,但我們有靈的需求,在靈性上有飢渴的需要時,我們其實是很單純的,就像動物會到溪水邊找水喝,在外面找洞穴藏身一樣的單純。」如今,對上帝的信仰帶給孫叔叔單純而滿足的喜樂,也給了孫叔叔堅持的力量。

  而這股力量也正是帶領著孫叔叔投入許多的公益事業的主要原因,包括:捐血、拒抽二手煙、發起饑餓三十、反毒、監獄探訪….等,一路走下來,孫叔叔漸漸發現原本視為生命重心的演藝事業,已經不再那麼重要,真正重要反而是:「在投入這麼多的公益事業裡,還有什麼是能讓我付出的?我可以藉著以前在演藝界的虛名做些什麼?我要如何珍惜生命和家庭?」孫叔叔如此反思著。

公益人生的經歷與體悟

  民國78年,在孫叔叔開始積極參與了近七年的公益活動後,有一次為拍攝《二個油漆匠》(劇照如右圖)出外景,而外景地點正好就是現在宇宙光辦公大樓附近的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頂樓,孫叔叔雙腳攀坐在十多層樓高的頂樓圍牆上,當時,身上並無太多確保安全的裝備;往下望去的是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心中確實感到有些害怕,然後,當孫叔叔舉目直視前方,瞬間進入眼中的是在他對面的真理堂屋頂的十字架;向左一望,宇宙光辦公大樓的十字架也近在咫尺。就在那時,孫叔心理想著:「主啊!祢要讓我就這樣掉下去也行,或者如果沒有,我願意讓自己自此時起的人生都投入做公益吧!」就這樣孫叔叔在拍完《二個油漆匠》後,便召開記者會,宣佈結束40年的演藝生涯,從此成為全職公益人,而該片也成為孫叔叔最後一部商業作品。

  在服務弱勢的經驗中,讓孫叔叔有較深的回憶及得到最多體悟的,莫過於每週隨「更生團契」至全國監獄、看守所從事教誨工作。民國70年孫叔叔剛信主時,當時「更生團契」的創辦人陸國棟先生,帶著孫叔叔到雲林監獄探訪受刑人,談起剛開始在監獄的各項工作的印象與感覺時,孫叔叔說:「實在不好!當時我心裡還會對他們發脾氣,因為我們在台上是如此認真的勸導,而有些受刑人卻在底下嘻皮笑臉的。」不過,這樣的經驗也讓孫叔叔事後自我反省甚深—難道自己就比他們完美嗎?我在神眼中就有那麼地潔淨嗎?在不斷這樣探問自己後,孫叔叔便以新的眼光、新的態度去面對那些受刑人,關注他們的需要。自己的感受與看法也就變得很不一樣。

  孫叔叔也曾被邀請去探訪死刑犯陳進興,去到監獄時孫叔叔的心理沒有懼怕,因為他看到陳進興的需要,並用愛去幫助他。「其實我們人都有二分法,好人與壞人,但跳開這些觀點,透過聖經去瞭解人、懂得愛時,便會看到人家的需要。」孫叔叔認為,雖然受刑人應該為自己的罪行負責,但有時他們的成長環境及經歷過的遭遇,確實是會影響一個人能不能離開這樣的犯罪軌道。因此,在對受刑人付出的過程中,無形中也幫助許多弱勢族群,讓孫叔叔得到更多的體悟。

推動末期臨終關懷

  孫叔叔對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開始接觸,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趙可式老師「臨終關懷」的演講,便對相關的議題有很大的興趣,在請教趙老師、並閱讀相關書籍後,孫叔叔便常常在自己各樣的演講之中加上臨終關懷的議題,鼓勵大家重新思考面臨生命結束前什麼才是真正的需要。他認為,要談臨終議題應該是要在面對死亡之前就開始去談,包括談家庭、談個人,而不是到了面臨生命末期才想開始談。而由於對此議題的關注,在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之初,孫叔叔便受邀擔任基金會的董事,後來也為基金會拍攝『人生四季』、『人生賞味期』等宣導影片,自民國78年,孫叔叔全面請辭所有公益團體之董事職務後,雖未再任基金會董事,仍然全力協助基金會推動各項工作,為台灣安寧貢獻一己之力。至於對現階段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孫叔叔認為未來應該將安寧療護的照顧理念落實到所有病房。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需要有一些制度性的改革,例如:醫護人員相對病人的照顧比例就應該增加,否則除了會造成人力耗竭,間接更是會影響了醫療從業人員自己的家庭與生活關係…。孫叔叔對於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仍充滿期待與盼望。  至於實際的關懷體驗,孫叔叔經常到病房為病人禱告。有一次在台大醫院關心一位病重想受洗的老翁,孫叔叔到病床時,牧師剛離開,老翁帶著氧氣罩已經病危。孫叔叔便再一次告訴病人他現在的狀況,並帶著他禱告,當時孫叔叔一邊大聲禱告,病人拉著他的手,當念到聖經詩篇第23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的時候,病人的心電圖也漸漸隨著聖經的話漸畢而變成一直線,老翁的生命走到終點。孫叔叔認為,這樣安詳、平和離開的過程,可以提醒世人,每個人都會有生命走到盡頭、結束的一天,是哪一天我們並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上帝的愛不會放棄我們,只要任何時候抓住上帝的愛,活著面對困難時將不懼怕;離開世界的時候不迷惑,知道自己和家人會去哪裡。也就是說,人在面臨死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生命能活出意義來。

平常心面臨生死

  因著孫叔叔在演藝圈的盛名,每一個人都認識他,這個特點也使得他在接觸癌症病人的過程中,總能很快地拉近與病人的距離,讓病人能夠放心的對他訴苦。孫叔叔常安慰病人,在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個人得癌症,「或許今天是我來看你,明天就換成我躺在床上讓你來看我。」孫叔叔的真摯與誠懇往往成為病人極大的安慰。

     然而,民國95年這樣假設性的說法成真,當時董氏基金會要召開反菸記者會,說明長期抽菸容易罹患慢性肺腫塞,為了有說服力,抽菸多年的孫叔叔要求做健康檢查,記者會現場公布檢查結果,說明76歲的孫叔叔因長期抽菸,肺功能是94歲。當時負責檢查的台大醫院楊泮池教授在記者會結束後,發現孫叔叔的X光片上有黑點,堅持進一步檢查,而後確定孫叔叔罹患的是肺腺癌,於是開始進行一連串的住院、檢查、及開刀。整個治療過程中,孫叔叔清楚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仍以”沒有懼怕”的一貫態度去面對。術後,孫叔叔反思自己的生命意義且更加確定:在他有限的生命裡,若自己體力許可,還是要持續推動公益。

  對於生死,孫叔叔一直不避諱去談,早在他七十歲生日當天,他就拿出三份文件: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同意書、及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分別給孫媽媽、兒子、及女兒簽,有時在家庭聚會時,孫叔叔也會告訴他的家人,希望他自己的安息禮拜上要唱什麼歌…等。而在罹患肺腺癌後,在開刀的前一晚,與家人同聚時,孫叔叔把三個孫子叫來,問他們記不記得,第一次去坐大直摩天輪時,他們吵著要跟孫叔叔坐同一個車廂,只為了想保留住第一次坐摩天輪是和爺爺一起的甜蜜回憶;孫叔叔和家人分享,生命是有限的,但回憶卻是永恆的。認清每個人必然會有離開的一天的時候,把很多問題都解剖開來面對,就知道可以把每一天都過得很好了,而這絕不是一個悲情的進展。

  此外,在閱讀過日本解剖學教授-養老孟司撰寫的『踹倒死亡的高牆』後,孫叔叔也一直希望能如作者一般,和老朋友們用寫信的方式針對死亡問題進行對談,然後做成紀錄,然而,不知是否因為死亡對多數人來說,仍然顯得太沈重;這樣的想法與做法,有幾次的機會在實際對談了二次後,便無疾而終。不過,孫叔叔仍然樂觀地認為:即便無法完成這樣有意義的工作,對於死亡,我們還是要坦然面對;對於生命,則是應給予尊重,並讓它活出意義來。

生命意義處處在

  在訪談過程中,孫叔叔一再強調,沒有信仰的話,他的生命就缺少一些力量。他認為,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可以改變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把信仰當中那個愛的源頭的力量開發並表現出來,並且實際用它來對待我們生活、工作週遭的每一個人,這樣,我們身邊的人對我們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而對於生命的意義,孫叔叔覺得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對他來說,在自己平安時讓人也能平安;自己得到快樂時讓人也能快樂,或是別人不快樂時他能感受。從他人的角度看事情,並同理他人的感受,不把它當成沉重包袱,且能延續自己的快樂,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我的人生,一直過得很有趣味,我說我就像一個大風裡被吹的孩子,順著風勢往前跑,跑得很快樂。我覺得不管做甚麼事情,有上帝參與的話,苦跟樂所混合出來的味道,可能是咖啡所調不出來的吧!」

 *原文刊載於安寧照顧會訊第73期。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