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生命的學習歷程】解開心靈困頓的結

2012/04/12 人間福報

我帶著住院、實習醫師和其他醫療團隊巡視病房,探視一位剛入院的病人,他是主動要求轉安寧病房,接受照護,我十分好奇,聽取負責照護的住院醫師簡報病史:三十五歲男子正宣,兩年前診斷為肺癌後,做手術,接受連續化療,當中試過標靶藥物及放射線治療,還是發現轉移到胰臟。

今年二月住院化療,病人發高燒、呼吸喘、黃疸,醫師研判正宣罹患嚴重敗血症,轉移到胰臟的部分壓迫膽管,造成膽汁滯留,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並置放一條經皮膽道引流管,希望控制病情,以免肝衰竭。 由於病人陸續發高燒,病情不樂觀,經安寧共照團隊詳細溝通後,他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同意書,也同意轉到安寧病房後續治療。

正宣雖體態羸弱,但雙眼炯炯有神,聲音宏亮,戴著氧氣面罩,向我說明疼痛和呼吸喘改善很多,也能一覺到天明,他十分滿意,家人十分放心我們的照顧。 正宣是電子工程師,他向心理師提及滿意度高的原因:第一,病房環境比較開闊、有電動床和每床專屬的電視、有交誼廳和空中花園可以散步;第二,醫療團隊成員對他很關心,還有義工幫忙洗澡;第三,醫師會與他討論醫療、用藥、引流管處置和點滴輸液等,尊重他喜好的優先順序,主動說明每項藥物的使用,他很放心。

正宣因腸子部分阻塞,無法進食大量食物,媽媽覺得長期沒有足夠的營養,擔心影響病情,起了爭執,我從中協調,希望從流質食物開始吃,之後吃一些固體食物。媽媽表示,能幫忙挑買食物,正宣趁機說出自己喜歡的菜,但量不要太多,免得腸胃「負擔不起」,母子終於達成共識,相視而笑。

病人跟臨床宗教師說愧對母親,媽媽也希望法師向正宣轉達:「你就安心地走,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彼此關心,但不知道如何開口。醫療團隊就邀請媽媽,做正宣的生命回顧,讓彼此講出關心的話。病人是佛教徒,幫他做死亡準備,他坦然接受。我們嘗試讓彼此知道,唯有面對現實,才有機會做內心深層的療癒。

作者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