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電影院】《巧克力情緣》

作者: 
李達義

   

2011/06/15

      《巧克力情緣》雖然是一部動畫,但不見得是一部適合孩子自己觀看的電影!但是,如果你夠有耐心、一顆心夠敏銳,安靜的陪著你的孩子看完這部片,並且細細的跟他/她分享心得,我相信這會是一部讓你和孩子終生難忘的電影。因為它是一部有關分享、愛以及沒有友誼人生會有多漫長的電影!

       Mary和Max都是生命有嚴重缺憾的人,一個住在宛如孤島的澳洲小鎮,一個獨居於紐約都市叢林;一個八歲、一個四十四歲;一個有著酗酒老媽和寧願和鳥、而不願意和家人在一起的老爸,一個什麼親人也沒有,只有著精神病史。一天,無事可做的Mary在郵局翻到電話簿,被Max怪異的猶太姓(Horowitz)吸引,偷偷撕下了這頁,回去開始寫信給Max,而這一寫就是20年。!

       《巧克力情緣》的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片中的兩位主角雖然有著獨特背景(澳洲充滿偏見的社會、美國的反猶主義、白色恐怖等。當Mary的媽媽看了Max的信裡說到他曾是共產主義者,立刻把信揉了),但他們面臨的核心困境,卻是身在千里之外的我們也一樣能感同身受的普遍狀態—那就是孤獨。

       人類當代社會的孤獨狀態到底是怎麼造成的?現代科技明明讓客觀的空間和時間距離消失(網路傳播的無遠弗界、臉書社群的功能讓失聯多年的友人輕易發現彼此),沒想到卻陷當代人於前所未有的深刻孤絕之中。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家庭關係的消失。

       家庭是人類學習開始和他人互動的根源地,如果人類自身根本缺乏和他人互動的條件,那麼再方便的科技,聯繫起來的也不過是讓各式各樣的消費資訊輕易地攫取我們的管道。

       於是,「MSN/臉書聯絡人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成為現代社會的通則。更可怕的是,如果拒絕進入這樣的「科技/社群」網絡,你還會背負被貼上「邊緣人」標籤的壓力。《巧克力情緣》片的兩位主角除了一枝筆、一張紙和一座郵局之外,什麼也沒有!所以他們才如此珍惜從遠方傳來的友誼脈動,一枝筆、一張紙和一顆開放的心豐富了彼此的人生(Max和Mary來往的第一封信,就把自己最內在的一面呈現出來,因為他們真心需要朋友;現代網路交流則是在「匿名性」的前提下,走完全相反的路)。

       Max最後一個人死在紐約的公寓,沒人知曉。但他並不孤獨,因為當他仰頭演下最後一口氣時,天花板上滿滿都是他人生旅途上最珍貴的禮物—Mary的友情,彷彿他臨終翻看自己人生的同時,也看到親愛的伙伴。誠然如影片末引用的話:「感謝上帝,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家人,但我們可以選擇朋友。」但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如果沒有與家人相處的經驗,我們又如何選擇朋友呢?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