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補給站】在宅醫療 最熟悉的環境醫療和善終|一座喘息的生命的停車場

作者: 
口述‧余尚儒 (台東都蘭診所所長) 採訪‧唐祖湘 圖片‧余尚儒提供〔vol.104〕

日本醫生南杏子的小說作品《生命的停車場》,以日本的長壽社會為創作主題,提出現代在宅醫療制度的問題,以及禁忌的安樂死等主題,描繪醫生、病人以及照顧者寫實心聲,為同樣面臨高齡化挑戰的台灣帶來許多省思與借鏡。

在翻開本書、細細閱讀故事之前,讀者可以先了解一下日本高齡化的情形。在日本,醫師到家裡看病,稱為「在宅醫療」,由於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已經近30%,老年人也以長壽聞名全世界,不管是不是罹癌病人、末期重症,只要有失能、失智或就醫不便的老人,都可以接受在宅醫療的服務。

醫生從醫院走入病人的家

在社會趨勢與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日本在宅醫療的收入相對高,不少醫生都轉換跑道到在宅醫療服務,即使如此,許多病人仍不習慣這種轉換,因此,不管這個醫生在過去是多有名的名醫,或是曾經是醫院院長,等到實際去病人家裡時,還是會遇到病人或家屬不理不睬的情形,台灣居家醫療也經常碰到類似狀況,這份工作的專業就是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能夠讓病人接受醫護團隊的服務,提高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曾任職於大學醫院老年內科的作者南杏子,在書裡將醫生心境轉折起伏的部分,描述得十分深入。

生命的停車場
作者:南杏子 譯者:林宛彤 出版社:新雨出版

不過,台灣跟日本發展階段不同,我國將在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達20%,整個社會還沒有壓力推動居家醫療,不管是病人、照顧者、家屬、醫護人員,甚至政府,大家似乎都還沒有進入狀況,所以有些讀者看這本小說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跟不上,我建議,不妨把小說內容當作10年後的台灣,對於民眾來說,想要了解10年之後的病人可以被如何照顧;對於醫生或醫護人員來說,想要知道10年後可能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或者給政治人物、主管機關一個目標,高齡化醫療問題可以如何解決,都可以看這本書作為參考。

在南杏子筆下的主角咲和子,長年擔任急診室的副主任醫師,後來因故回到老家,在舊友請託下意外踏上在宅醫療工作。病人因為久病或高齡,無法前往醫院,只好靠醫師親自前往家中訪視診療。

咲和子從醫學系畢業後,3 8年來都從事急診室醫生的工作,原本她以為,長期在與時間賽跑、高壓競爭的急診室工作過,在宅醫療比起來應該相對簡單,沒想到並非如此,居家病人狀況千百種,因為自己無法專精所有領域,只能邊看邊摸索,一方面學習不熟悉的醫療方式,另一方面,頻繁出入這些病人家中,看待病人與其家屬面對疾病的遭遇,讓她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不同的領悟。

重視照顧者的壓力與心情

急診就醫與在宅醫療,不光是診療地點不同,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是當場急救,後者則是日復一日的長期抗戰,前者單純靠醫護的力量,後者大部分必須要依靠照顧者。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相處是個難題,咲和子在不同病人家中遇過各種棘手狀況,例如,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對醫療方向意見不同,或是被照顧者不願再繼續治療,導致常有爭吵,互不諒解,這些都跟醫術無關,但如果沒有解決,醫療根本無法發揮作用,醫生主導一切的角色隨之翻轉。

像是某個「老老照顧」的病家,由老先生德三郎照顧太太,年長者體力本來就不好,還要承擔照顧壓力,精神上有著極大負擔,德三郎就曾對咲和子說:「這傢伙要是不早點去死,我都要死了。」

罹患慢性病、生活習慣不佳的老婦人千代,家中宛如垃圾堆,卻不顧跌倒風險,喜歡獨自待在浴室泡澡,原本因為在宅醫療團隊造訪而漸有改善,一次意外跌傷了頭,急救入院後在半夜大吵大鬧,被要求使用約束帶與鎮定劑,或者馬上出院二選一,女兒尚子難過地說:「我已經厭倦了」、「我真的不想再被她牽連了,只要能離開這個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好,請讓她留在醫院。」

這些情節令照顧者特別有感,對於還有工作和家庭的家屬來說,不太可能拋開一切,全天候去照顧生病者,更何況對方還常發脾氣和無理取鬧,再多的耐心也會被消磨殆盡,「應該最先得到的安慰是家人,因為能真正安慰病人的只有家人」,簡單一句話,擊中不少照顧者的心。

安樂死的道德兩難抉擇

有別於多數高齡病人,咲和子的照顧者中,有位6歲就罹患癌症的孩童小萌,為人父母者看到自己小孩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盡頭,焦慮、害怕,甚至相互指責與爭執,最後在居家醫療團隊陪伴下,終能放下成見,把握最後時光,實現小萌想去海邊的心願,讓她沒有遺憾地從痛苦中解脫。

咲和子亦面臨自己重病父親積極要求安樂死的難題;在日本,尊嚴死與安樂死是兩個不同概念,簡單來說,尊嚴死是指不進行延續生命的措施,讓人自然面臨死亡;安樂死則是醫生或第三者對病人施用致命藥物,讓死亡加速來臨,在日本被視為犯罪行為。到底該依循一般倫理觀遵守法令,還是協助被病魔折磨的父親早日結束痛苦,一向視挽救病人生命為天職的她,陷入痛苦抉擇。

死亡,這個人生課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書裡的在宅醫療團隊提供病人一座生命的停車場,讓每個人都能有一段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命該怎麼走,藉由團隊支援、使其有尊嚴地生活、並在生命末期平順離世;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但已有一群在宅醫療的熱情醫護人員,帶著居家病人給予的信任和堅持前行,期待全台在宅體系更加完善,讓病人在最熟悉的環境,得到適當醫療,無憾走向最後一哩路。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