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新訊】從細節中覺察缺失|從反省中增長智慧 助台灣安寧不斷前進

作者: 
口述.王英偉(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 整理.凃心怡 圖.Shutterstock

接連數次的全球死亡品質評比,台灣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更應該看見的並非亮麗的名次,而是其背後的評論與指教,從中汲取缺失,並致力改進,期待台灣安寧能在不斷地進步中,為所需之人提供更為周全的服務。

經過兩年的調查, 2021年《疼痛和症狀管理》期刊針對全球81個國家的臨終病人死亡品質(Quality of Death and Dying)給予排名,台灣在全球排行名列第三、亞洲第一,這是繼
2010年和2015年進行兩次類似調查之後,再次評比所產生出來的成績。

三次的全球排名調查,台灣成績不俗,深入探究,無論是照顧面、政策面、經濟面以及社會環境,包括全民健保給付、政府制度支援等,以宏觀的層次看來,台灣的表現確實值得鼓勵。

省思與檢討 補齊不足

面對如此優異的成績,台灣在喝采聲中,仍不忘回頭省思,在評比的每個細項中,找出成績低落的項目,我們逐一面對,進而檢討,期待能跨步挑戰與成長。

一如2010年《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接受新加坡連氏基金會委託, 評比全球80個國家地區「死亡品質」(Quality of Death Index)報告出爐,我們看見的不是總排行第14名的肯定,而是調查直指台灣安寧普及性的不足,讓該項名次位居中段,與總名次遙遙相望,從那年開始,台灣即致力推動乙類安寧,許多地方也增加法人照顧團隊,逐步將安寧地圖上缺失的那一塊一一補齊。

時序來到2015年,台灣的全球排名對比2010年,有了大幅躍進的肯定,取得第6名,這一回我們依舊埋首反省,覺察到EIU 50項評比中,在個別病人的療護品質及醫護人力、教育項目上,僅排名第24 ; 另一方面, 共同醫療決策上, 台灣也僅得到第26名的成績, 若第6名值得喝采,那麼這些低落的細項名次,無疑更是一記悠長低鳴的警鐘。

於是台灣提高對共同醫療決策的重視,在醫院評鑑中,共同醫療決策也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加強醫護人員的訓練與增補人力。以上努力在短短幾年間,就有了顯而易見的正面成效。

貼近所需 讓服務逐步完善

幾次的全球排名調查,台灣安寧界看見的不是名次,而是其中的不足, 並根據結果, 加強、調整、補足, 中央政府也擬定各項計畫、經費全力支持。自2015年之後, 許多單位有了顯著的提
升,但有些單位仍需補強,無論如何,在整體架構的推展上,以涵概率評估,台灣依然有亟待進步的空間,然而不可諱言,這些年來的努力,確實有了豐盛的收穫。

2021年台灣承接了第3名的嘉勉,證實我們在安寧緩和照顧上擁有不容忽視的潛力,但我們只讓欣喜放在心底,著眼的更是這次評比13項指標中,是否有需要改進提升之處。

今年度評比的13項指標是根據數百篇文獻整理而成,著重於安寧病人最在意的事項,如疼痛控制、乾淨安全的空間、友善與有同理心的照顧、尊重宗教習俗及重視生命品質等,參與評比的國家共81國。

此次的評比項目提醒著我們,必須從民眾的角度了解安寧現場的需求,而病人與家屬的期待,就是所謂的品質。於是我們靜心思考,在安寧場域第一線是否還有做得不夠周全之處?這13項評比
項目,或許也應該做為未來台灣安寧的監測機制內容。

台灣安寧緩和目前擁有住院、居家與共照等全方位服務,在「量」的部分卻始終無法突破瓶頸,然而國際安寧已開始討論,安寧緩和照顧不僅只能在末期提供支持,而是早期就應當介入照護
至於台灣安寧發展的基礎,還是得從教育著手,無論是政策、醫護人員、醫學生或是民眾,觀念都應當與時俱進,如此一來,眾人才得以充分運用所知資訊幫助自己或他人提升生命的品質。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